所果:果真。也 讳:避讳。3 亲:亲近。4 德:德行。5 日:渐渐。
真正的仁者,人们对待他都心怀敬畏,说话时也就直言不讳,脸色更不见谄媚。如果能与品行高尚的仁者亲近,就会得到很多的益处。与仁者亲近之后,个人的品德就会一天天地进步,而过失就会逐步减少。不去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害处多多,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你,什么事情都要变坏了。
在这一部分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泛爱众而亲仁”,体现了孔子对学生要求的层次性和辩证性。
古代圣人们都将“仁爱”作为基本的思想观点。孔子首先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仁爱”思想,这种仁爱是泛爱,它指的是关心爱护众人,并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要求,要求自己的学生要与有仁德的人多接近。有一种爱是单向的、纯粹的“给予”“无私奉献”式的,而孔子所主张的是另一种“爱”,它是双向的,即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孔子讲究仁爱的观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必要条件,是当今的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一切都能像孔子说的那样,社会一定会很美好。
不力行者,但也学文,长3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4己见,昧5理真。
所力行:尽力去做。也 但:只是。3 长:增长。4 任:任意。5 昧:蒙昧。
倘若不努力实践仁义,而只是学习经典文献,就会滋长浮华的作风,将来怎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努力学习经典文献,为人处事就容易只凭自己的见解去,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与假。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者皆要。
方也读此,勿慕3彼,此未终,彼勿起。
所信:确实。也 方:正,刚。3 慕:想。
读书有三种方法,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都极其重要。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不要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