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是近代史上的反动人物,其言论中存有糟粕是必然之事;蔡锷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称太平天国为“粤寇”,对曾、胡大加赞美,这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既应该批判,又应该曲谅。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蔡锷在本书序言中,将曾、胡誉之为“中兴名臣中铮皎者”,“懿行嘉言,皆足为我师资”。要人们“细加演绎,身体力行”,然而窥其本意,并非完全出于为曾、胡立言的动机,主要是有感于民族危机的严重,希望借此能对新军的训练有所“挽回补救”。
《曾胡治兵语录》问世后流传甚广。年于上海公开印行,梁启超亲为作序。年李根源于广州重印。年蒋介石增补后再版。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辑《中国军事思想丛书》,将《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收入出版。现在流行的主要版本有年铅印本、年铅印本、年冯治安铅印本、年中兴书店《古代兵经》本等数十个版本。
《乾坤大略》
明末清初人王余佑撰。王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卒后其学生私谥文节先生,《自序》称己为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一说为直隶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早年受业于孙奇逢(明万历进士),学习兵法,并随其征战。明朝灭亡,又从奇逢讲性命之学,隐居五公山聚众授徒,五公山人即由此而来。他虽隐居山野,“然性不平,好武健,雅不欲以腐木烂草掷此生平,虽巢栖薇茹,时一室叫跳,辄觉须眉如刀槊。故独慕陈同甫之好谈霸王大略。”“复熟览天下之大势,推求古今帝王得失成败之机,……然后标为十目,各成一卷,摭以古事,定以今评。”(《乾坤大略总序》)撰成《乾坤大略》。此外还著有《八阵图》、《万胜车图说》、《兵民经略图》等。
《乾坤大略·跋》指出:“此非谈兵也,谈略也。兵则千百端而不尽,略则三数端而已明矣。”“至于选将、练兵、安营、布阵、器械、旗鼓、间谍、向导、地利、赏罚、号令种种诸法,如人之耳目口体一物不可少者,则各有专书,不在此列矣。”意思是本书不含军事上的具体问题,而只讲扭转乾坤的用兵方略,即“乾坤大略”。因本书按类汇辑历代战争战例,以为用兵的借鉴,所以,山西育才馆民国年()铅印本又题《兵鉴》。
《乾坤大略》十卷,补遗一卷。卷目如下
补遗:佐胜之著,编中未录者,偶记于此。
《乾坤大略》是一部辑评历代用兵得失的兵书。“十卷挨次而进,各有深意”。观其内容,各卷之间互相联贯,自成体系。其体例与他书有所不同,全书之前有“总序”,每卷之前都有“自序”。去掉这些序文,便成为一部纯粹的军事类书。每卷围绕某个主题,辑录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上的军战史资料,如卷一《兵起先知所向》就辑录了纪信假扮刘邦诈降诳楚,大胜项羽等二十余条历代用兵故事。“自序”着重是对某个军事问题的评述,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军事思想。下面按照原书的顺序对其军事思想作一简述。
兵起之先,强调要审敌强弱,选准正确的进攻方向,确定正确的战略部署。他认为,战争往往在瞬间决定胜败;优柔寡断,进攻方向不明,注定要失败。明确进攻方向以后,一要“进取”、“疾速”,“兵贵进取,贵疾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卷一自序)二要避实击虚,“敌弱或可直冲其腹;敌强断宜旁剪其支”,“乘势而趋利。”(卷一自序)这样,就能使敌惊骇万状,而我则军威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