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平顶山KTV招聘网 > 平顶山热点资讯 > 平顶山学习/知识 >  瘊子俗语指皮肤上的赘疣按锻甲而留此小凸起以验未锻时厚薄实际也

瘊子俗语指皮肤上的赘疣按锻甲而留此小凸起以验未锻时厚薄实际也

2022-09-09 07:16:28 发布 浏览 423 次

瘊子:俗语,指皮肤上的赘疣。

按:锻甲而留此小凸起,以验未锻时厚薄,实际也就是要掌握甲片锻成后的厚薄。

土笋:竹笋状的立土,即用以标识原地面高度的土柱。

青堂羌人善于锻造铠甲,所造铠甲的铁片颜色青黑,晶莹透亮,可以照出毛发。用麝皮做成的背心缀以甲片,柔软轻薄而坚韧。镇戎军有一副铁甲,用木匣收藏着,官员届届相传当做宝器。韩魏公任泾原帅时,曾取出做过试验,在五十步开外,用强弩来射它,不能射穿。也曾有一箭穿透了甲片,竟是因为正好射在了甲片的小钻孔上,结果箭头为钻空所刮,铁都反卷起来了,其甲片竟坚硬到如此程度。凡是锻造铁甲,其方法是开始铁片甚厚,不用炉火加高温锻打,而只进行冷锻,直到铁片的厚度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二,就算锻成了。甲片的末端留着像筷子头那么大小的一小片不锻打,隐约像个瘊子,这是为了检查铁片未锻打时的厚薄,有如疏浚河道时留些笋状的立土,所以这种铠甲被叫做“瘊子甲”。今人锻甲,多在甲片的背面暗留一个伪做的瘊子;虽留瘊子,但所用质料原非精钢,或由火锻做成,都无补于实用,不过徒为外表的装饰罢了。

折玉钗与玉臂钗

朝士黄秉少居长安,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郑愚《津阳门诗》云:“破簪碎钿不足拾,金沟浅溜和缨。”非虚语也。予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黄秉:字里未详。熙宁中曾以驾部员外郎知洺州。

此处所引郑愚的二句诗,原是描写唐玄宗时宫女浴池的景象的,意思是说:破碎的发簪和珠宝首饰委弃地上都不值得拣拾,在皇宫的水沟中随着浅浅的水溜和冠饰的缨带一起被冲走。金沟,指皇帝宫苑中的水沟。缨(ruí),冠饰的垂带。

朝廷命官黄秉年轻时居住在长安,有一次游骊山,正碰上一个道士在修治旧时宫殿的石渠,在石头下发现一支折断的玉钗,钗头刻成凤首的形状,都已残缺,然而制作精巧,是后人不能做到的。郑愚的《津阳门诗》说:“破簪碎钿不足拾,金沟浅溜和缨。”这话不是虚传的。我又曾路过金陵,见有人发掘六朝君主的陵墓,得到很多古物。我曾看到一支玉臂钗,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几乎看不出有缝,而为九条龙所环绕,制作功夫可比鬼斧神工。世人多称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民风淳朴则各种手工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出土古印章多是军中官

今人地中得古印章,多是军中官。古之佩章,罢免迁死皆上印绶,得以印绶葬者极稀。土中所得,多是没于行阵者。

今人所得地下出土的古印章,多是军中武官的印章。古人佩带印章,罢免、升迁和死去都要上交印章和系印章的绶带,能以印章和绶带随葬的极少。现在见于地下出土的,多是死于行伍战阵的人所留下的。

唐玉辂

大驾玉辂,唐高宗时造,至今进御。自唐至今,凡三至泰山登封,其他巡幸,莫记其数,至今完壮,乘之安若山岳,以措杯水其上而不揺。庆历中,尝别造玉辂,极天下良工为之,乘之动揺不安,竟废不用。元丰中,复造一辂,尤极工巧,未经进御,方陈于大庭,车屋适坏,遂压而碎,只用唐辂。其稳利坚久,历世不能窥其法。世传有神物护之,若行诸辂之后,则隐然有声。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